欢迎光临武汉尚品学优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官网!
400-6900-017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总部国际2栋1301室

全国热线:400-6900-017

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权威!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新高考改革

点击次数: │ 发布时间:2019/4/26 9:39:29 

权威!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新高考改革



坚持协调联动整体推进新高考改革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 刘海峰


  八省市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是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改革,是坚持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的改革。要坚持协同推进,进一步加强省际之间、省内相关部门之间的改革协同,形成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2018年以后,高考改革进入了由东部试点转向中西部推广的新阶段。教育部指导八省市认真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结合省情市情,因地制宜制订改革方案。八省市充分考虑本地原有高考模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和学科专业布局等因素,提出了“3+1+2”的选考科目方案,并在考试时间、录取方式上进行了多种探索创新,是探索新高考选考模式的重要进展。


 总体看来,这次八省市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是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改革,是坚持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因地制宜的改革。这一方案的形成,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征求意见,经过高考研究专业机构的充分论证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反复考虑,认为符合当前的教育实际,相信也更受家长和考生们的欢迎,更受高等学校的认可。


  第三批进入新高考的省市比前两批更多,尤其需要坚持协同推进,进一步加强省际之间、省内相关部门之间的改革协同,形成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虽然各省区市实行不同的高考模式不影响高校录取,但高考模式也不宜过于多样,最好能保持多数省区市的高考成绩具有可比性。这次八省市同时推出的“3+1+2”选考科目方案,得到广泛的认同,步调一致,便于新高考改革的整体推进。


  八省市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6月夏季高考同期举行,并且将考试次数确定为一次,既减少多次考试对中学教学的影响,也可缓解基层组织考试的压力。高考是一项影响重大、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的活动,又是高利害、高风险的考试。为了保障高考安全有序进行,20多个政府部门一起来齐抓共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计入高考总分,其性质等同于高考。因此,将选择性考试安排在6月夏季高考同期举行,并将考试次数确定为一次,可以避免一再动用大量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


  “3+1+2”模式中的“1”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大类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基础作用,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学生的选考科目组合,使改革更加精准对接地方实际,更好满足当地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需求。这一模式符合物理与历史的学科特点与基础地位,可以保证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大学相关专业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不至于因为所选科目与大学专业学习脱节。而“2”的任选科目充分保障了学生的选择权,并充分尊重高校的选择权与自主权,符合新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的基本精神。


  在计分方式方面,必考科目的计分仍使用原始分,显示了社会大众对原始分的认可。物理和历史作为首选科目,考试人数基本固定,可以适用原始分计分制,便于操作与理解。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每科原始分为100分,转换时以30分作为等级转换的赋分起点,满分100分。等级赋分能够较好解决学科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问题,能够保持考生每门学科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等级赋分是一种介于原始分数和标准分数之间的计分方式,其思路和目标与标准分大致相同,即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使得不同学科的成绩具有相同的分布、难度和标准差,以达到不同科目在分数使用上的等效,最终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可比的总分。这次八省市的等级分均采用一分一段,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考生的成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满足高校人才选拔需要。这种等级分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标准分。尽管等级分存在一定局限,但在不同科目难度与成绩无法相比的情况下,等级分成为较优的选择。


  新高考改革还在不断地探索推进之中,需要一个逐渐深化和完善的过程。相信通过改革的实践检验,在各种不同的方案之中,经过比较鉴别,最终可以找到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考试规律,并具有长远生命力的高考模式。




高中要积极适应高考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 尹后庆


  高中需要直面和应对新高考改革命题:学生的发展如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实施,选择强度不断提高的课程体系如何建立,课程资源如何更新和创造,课程管理的持续如何重建,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是可以预见的。


  在国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总体框架内,今年有8个省市又推出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它标志着高考综合改革已经从东部部分省市的试点阶段,进入了向更多省市推开的新阶段。


 持续、稳妥地推进和扩大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是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积极回应,也是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联结点入手,推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现实举措,特别是对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将产生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而言,重要的是体现选择性。在高中教育日趋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来临之后,大部分初中学生都能上高中,大部分高中学生甚至大部分青年都能上大学,现实生活已经要求高中教育摆脱精英教育模式的路径依赖。高中必须有两个变化,一是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到真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高中课程结构由单一变为多样,为学生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提供可能。高考综合改革中的选课政策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试图通过打破文理分科的界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适度选择提升学生自主规划、自主选择学科和专业、自主选择发展目标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让高中教育在个性化和因材施教上能够跨出坚实的一步。


  这次八省市方案在选课上采用“3+1+2”政策,虽然选课组合的数量在理论上比上海、浙江等省市的方案要少,但是这个方案是各省市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结合本省市高中教育资源、学校和师生对课程选择的适应性等基础条件作出的政策选择。从增加选择的角度分析,目前的科目组合已经从过去文综、理综的2种组合增加到12种组合,选择空间有了明显增加。在目前多数省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任务仍然较重、不少高中学校班额普遍较大、师资难以在短期内有较明显增加等客观条件制约下,先迈出一步是既现实可行也积极稳妥的。


  因此,不能单纯以科目组合的数量多少,简单地判断方案的优劣,而是要看到方案既忠于国家方案的原则力求进取,又力求与本省市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从而使改革顺利实施。同时也应该看到方案给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学科优势进行选择的空间比过去更大了,学校要抓住机遇,在高中改革上有所作为。绝对不能再沿袭应试的习惯思路和做法,贪图方便地以对付考试的套路,在新方案的考试时间安排和框架下,让学生重新落入刻板的课程安排俗套,让学生自主选择成为形式。


  因此,所有高中都需要直面和应对新高考改革命题:学生的发展如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实施,选择强度不断提高的课程体系如何建立,课程资源如何更新和创造,课程管理的持续如何重建,其艰巨性和复杂性是可以预见的。




高考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原则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杨东平


  如同所有改革一样,高考改革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发展完善的过程,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宏观政策落地。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宏观政策必须适应地方实际情况,加以因地制宜调整,才能平稳落地。


  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两地启动新高考改革之后,第二批有四省市进入,今年第三批又有八省市进入,目前总计已经有14个省市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


  由国务院确定的新高考要贯彻“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原则,基本价值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普通高校高考录取的基本模式是“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参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而录取。需要认识的是,高考制度首先是一种教育选拔制度。所谓科学选拔人才,首先要坚持择优录取,同时要破除唯分数论的弊端,使不同院校、学科专业招到最合适的人才。为此,不仅需要改革高中的培养模式,而且需要改革高考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录取方式,综合考查高中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三批进入新高考的八省市充分考虑本地原有高考模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和学科专业布局等因素,提出了“3+1+2”选考科目方案,在考试时间、录取方式上进行了多种新的探索。从总体上看,“3+1+2”方案与先行试点省份的“3+3”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一致的。选考科目组合的变化,将原先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6选3”改为先确定物理或历史之中一门之后,在其余4门中选考2门。这一改变主要是为了突出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大类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基础作用。根据论证,采用“3+1+2”模式使得选考科目组合从原来的20种减少至12种,有利于引导学生合理选课,并且降低了中学选课走班教学难度,更加符合地方实际,更有利于中西部省份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如同所有改革一样,高考改革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发展完善的过程,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宏观政策落地。中国巨大的城乡和地区差别,各地教育资源、教育水平的实际差异,是中国教育最基本的国情。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能做的,在内地则难以简单照搬。因此,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宏观政策必须适应地方实际情况,加以因地制宜调整,才能平稳落地。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问题导向和因地制宜,不仅是高考改革应当遵循的原则,也是各类教育改革应当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另外,高考制度由考试制度、招生录取制度和配套的服务保障政策构成,每一项具体政策只具备有限功能,因而对每一个单项政策不宜过度解读。


  将物理、历史作为首选科目,会给人以重新实行文理分科的错觉。但这种做法的确可以突出物理、历史学科在学科结构中的核心地位,满足高校不同类型学科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在理想的情况下,这本来应当通过高校和专业提出必考科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于,高校也有自身的“机会主义”问题,唯恐门槛过高会减少考生报考。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需要通过继续扩大高校自主权,使高校更多地投入,在选科问题上更多地由高校自主。同样,高考改革真正重要的目标,是打破“分分计较”的总分评价模式,通过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体现科学选拔人才和素质教育的价值。在新高考中部分高校试行综合评价的录取方式,可以说是解决“唯分数论”的有效模式之一。这也需要在深化高考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加以完善和落地。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26日第4版 版名:新闻·综合

审核:周后存

编辑:王汝飞

公司简介 | 新闻资讯 | 产品展示 | 公司资源库 | 人才招聘 | 网上订单 | 联系我们 | 
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18 武汉尚品学优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热线:400-6900-017 鄂ICP备18021884号 技术支持:湖北大鹏网络

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总部国际2栋1301室

鄂ICP备1802188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704号